5月19日,“河南省基于振動攪拌技術耐久性路面研究”院士工作站授牌儀式暨振動攪拌耐久性路面院士論壇,在漢魏古都河南許昌舉行。
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沙理工大學教授、中國公路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鄭健龍出席授牌儀式并做學術報告。國內知名瀝青專家、長安大學教授郝培文,中國公路學會青年專家委員會委員、長安大學教授胡力群,國際標準化組織ISO/TC71專家、中國硅酸鹽學會高性能混凝土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高性能混凝土研究院院長郝挺宇在論壇上分別做學術報告。中國公路學會養(yǎng)管分會理事長劉家鎮(zhèn),河南省公路學會理事長張全林和河南萬里路橋集團董事長張良奇等領導和專家出席會議。會議吸引了近200名業(yè)內人士參加。
論壇由河南省公路學會技術委員會首席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王麗主持。張全林在開幕式致辭。隨后,鄭健龍等專家參加了“河南省基于振動攪拌技術耐久性路面研究”院士工作站授牌儀式。該工作站于2016年申報,是全國唯一一個基于振動攪拌耐久性技術的院士工作站。該工作站以鄭健龍為首席科學家,以河南萬里路橋集團為工作載體,將致力于振動攪拌技術耐久性路面研究,為“一帶一路”戰(zhàn)略儲備人才與技術。
鄭健龍在報告中介紹,我國瀝青路面設計方法屬于力學-經驗法,用力學理論計算結構荷載響應,用經驗方法建立結構設計準則。我國瀝青路面設計方法指導建設了13萬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和數百萬公里普通公路,為我國公路交通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我國瀝青路面設計理論與方法存在諸多不適應與不合理的問題,如老設計標準偏低,已落后于當前的技術水平;沒有建立控制車轍的結構設計準則;設計指標的理論計算結果與實測結果存在較大的差異;材料強度與剛度參數的確定缺乏科學性;結構組合不盡合理;設計壽命偏短等。為提高我國瀝青路面設計水平,應加強足尺疲勞試驗,深化材料參數及結構破壞準則的研究;瀝青路面各項結構層的使用壽命不宜采用等壽命設計,而應采用變壽命設計的新理念,結構層設計壽命從上而下逐層遞增;應加強路面材料的研究,改性瀝青面層材料的使用性能是提高瀝青路面耐久性的基本途徑。
隨后,郝培文分析了瀝青路面設計新規(guī)范與振動攪拌的關系,胡力群解析了振動攪拌耐久型水泥穩(wěn)定碎石技術與應用,郝挺宇解讀了振動攪拌高性能混凝土技術研究。
會后,與會代表參觀了許昌金歐特瀝青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路太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和許昌德通振動攪拌技術有限公司振動攪拌裝備生產基地。 ( 來源: 中國公路網 作者:文/圖 本刊記者 冼巧鳳 )